首页
中国食品网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农牧 > 正文

3年,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3407元提高到14693元

2020-01-15 11:06   浏览量:29057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双12”购物节这个网络名词原本与河北张北县代家村的村民们离得很远,忙于自家生计的村民们,并不会对这些新生事物产生多大兴趣。但是2019年的“双12”,代家村的村民们紧紧盯着电脑屏幕,自家藜麦在阿里拍卖平台上成交的那一刻,上了年岁的村民们竟也像孩子那样欢呼起来。

  在张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河北省工信厅驻村工作组的联系下,阿里拍卖平台与张北县二台镇政府于2019年12月5日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阿里拍卖将二台镇高品质的农产品直接面向全国消费者进行推广销售。签约后,二台镇以代家村为初步试点,推广代家村藜麦。经过一周时间的紧张准备,代家村藜麦在“双12”准时上线。

image.png

毛红领推介村里生产的藜麦产品

  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的代家村藜麦,经过深加工后,品质高且包装精美,“双12”当天就实现了5000斤的成交量,成交额16.25万元。之所以可以取得较高的成交价,一方面是因为代家村藜麦的品质过硬,另一方面是由于阿里拍卖平台采取的是不同于其他电商平台的竞价下单模式,在省去中间商差价的同时,由消费者根据商品品质,在起始价基础上加价竞拍,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价格。据悉,代家村藜麦“双12”拍卖价达每斤32.5元。

因地制宜,贫瘠土地上种植有机藜麦

  位于张北县二台镇的代家村,曾是张北县1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早些年,我们村一直以种植青玉米、莜麦和胡麻为主,每亩地平均收益最多不过250元,少的只有75元。村里没有一个能带动村民持续增收的主导产业,村民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党支部书记郝建虎说,总结起来,当时的情况就是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贫困人口集中,人口老龄化严重,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病残人员较多,产业基础薄弱。

  代家村位于坝上地区,寒冷、干旱、土地贫瘠,针对这些特点,在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经过前期调研,引进了耐盐碱、喜冷凉的高海拔作物——藜麦。2017年,村集体率先实验种植了60亩,带来了1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

  “刚开始,村民们都不敢投入,但看着村里有了订单收入,也就陆续开始了种植。其实,更准确地说,还是市场有需求,给了百姓信心。”河北工信厅驻代家村第一书记毛红领告诉记者。

  “相比传统的莜麦、胡麻,每亩藜麦可以增收1000元以上。村民们也都陆续尝到了种植藜麦的甜头,过去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开始参与进来,希望能借着产业东风走上富裕道路。”村里的种植大户霍俊清说。

  2018年,代家村藜麦种植面积达到361亩,在省工信厅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全部签订了购买协议,进一步调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

  秉持不卖原粮卖终端产品、把产业升级创造的附加值留给贫困户的原则,村里购置了加工设备,新建高标准藜麦加工厂,进行藜麦精加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同时申请了SC认证,注册“藜合富”商标,叫响了代家村藜麦品牌。2018年,代家村藜麦销售收入达到100余万元。

  2019年,更多的农户加入产业中,代家村藜麦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截至目前,代家村藜麦已销售4万余斤,藜麦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这不,藜麦的有机证书也下来啦!”毛红领指着由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兴奋地说。“由于气候和经济原因,当地百姓种地基本不用化肥农药,这个地区养牛羊比较普遍,因此一直保持用农家肥的传统,这反而成了代家村藜麦销售的优势。”目前,村民在合作社的监督和指导下,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规范化种植。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发展产业必须因地制宜。“我们根据村情,摸清贫困底数,把高质量造血作为后三年稳定脱贫和三年后持续增收的决定性、关键性工作。”毛红领介绍,截至目前,代家村构建了光伏、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5项支柱产业。产业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必然带动劳动力的增收。2019年,藜麦产业吸纳720名工人务工,光伏产业6365名工人务工,旅游产业1620名工人务工,务工增收达139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约占50%。通过就业,极大地带动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通过产业产出、土地流转、外出务工等收入,村民实现大幅增收。短短3年时间,代家村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3407元提高到6761元,再到14693元,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达到了高质量脱贫的目标。

创新模式,贫困村脱胎换骨

  经济发展了,代家村开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通村道路、村内主干道及通户道路共2.5万平方米;对全村厕所进行改造;新建村级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村容村貌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群众切实尝到了经济发展的甜头。村民霍俊清告诉记者:“这几年,代家村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街里原来遍地是牛粪,又脏又臭,现在变得干净整洁了,自来水也通到了家家户户,和富裕村的差距越来越小。”

  “我们还开创性地启动了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毛红领介绍,代家村户籍人口
共629人,外出人口达到368人。为破解村中留守老人无人照看的问题,代家村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捆绑使用危房改造资金,在民政部门的帮扶下,建起了幸福互助院。幸福互助院建设居住房屋
20间、活动室2间,铺设了25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为每户居民接通了自来水,修建了厨房,并配备了家具、电视机等生活设施,产权归集体所有,周转使用,化解了村民因争夺危房改造指标带来的矛盾,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同时,开展了“孝顺老人好儿媳”评选活动,设立了孝善基金,村集体对子女缴纳赡养费予以补贴,有效推动社会敬老、子女孝老。

  代家村还坚持紧抓基层党建,凝聚攻坚合力,激发内生动力,村党支部严格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以公开促公平。定期召开村民座谈会,征求各层次群众意见。开办微信公众号,宣传代家村脱贫成果、精神风貌、乡土民情、先进事迹等。积极入户走访宣讲政策、发放资料普及政策、组织扶贫政策知识竞赛深化政策入脑入心,提升村民对政策的知晓度,营造有利于脱贫发展的舆论氛围。

  “2018年,我们村实现了脱贫出列。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相信以后会更好。”毛红领对记者说。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
下一篇:内蒙古 樊中华委员:"一带一路"推动食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