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4:17 浏览量:17063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浙江省金华市从事食品行业的市场主体众多,目前在金华市122多万市场主体中,约有16.5%从事食品相关行业。其中,保健食品生产企业15家,农贸市场21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958家,食品流通经营主体6.1万家,餐饮单位4.3万家。为守住食品安全底线,金华市市场监管局以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为己任,通过不断创新探索监管途径、加强监管力度等措施,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深入执法 严打违法犯罪行为
为严厉打击餐饮行业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区域性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金华市市场监管局通过食品安全专项行动集中抓食品案件、典型案件查办大案要案、加强部门联动等,多措并举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2016年以来,金华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部门共办理食品、药品、物价等领域案件2.5万件,累计罚没款37768.9万元。
金华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数字监管平台指挥中心
“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来自马来西亚名为‘悍马糖’的进口糖果中含有他达拉菲及其衍生物的西药成分,为有毒有害食品,非法销往江苏、上海、北京等20余省市,我们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共查获两吨多,捣毁生产、销售窝点6处,总涉案金额达2000余万元。”金华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队长胡豪杰说,该案件还被列为全国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食品安全一直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我们采取宣传与打击双向并举的措施。一方面采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手段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一方面组织开展‘春安行动’‘百日攻坚行动’等多项食品专项整治行动。”胡豪杰介绍,该局通过联合公安等部门,对农村集市、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开展保健食品整治、校园食品安全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通过检查食品经营主体、抽检食用农产品、设立投诉举报信箱等方式,发现食品安全违法案源,并进一步开展打击行动。
胡豪杰介绍,为进一步增强网络监管和取证能力,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建立了浙江省首个电子证据取证室,推动执法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执法方式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监管体系由分散向集成转变,将看不见的网络转化成可视、可查、可控、可记录,切实加强执法水平。
狠抓重点 强化餐饮行业整治
“近几年,随着‘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等政策的落地,我市的小餐饮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但证照公示不全、后厨布局不合理、店内环境脏乱差、设施设备落后等现象依旧存在,给市场监管部门带来一定的压力。”金华市市场监管局餐饮监管处处长李可春说,小餐饮店是老百姓日常餐饮消费最主要的场所,在金华市场占比大,如何加强小餐饮店的监管整治工作一直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
执法人员检查原料采购、索证索票、餐饮具消毒等情况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对小餐饮店事中事后监管,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在做好事前有序放开前端准入的同时,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针对小餐饮店监管的组合拳。金华市市场监管局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简化许可流程,确保“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对于符合条件的,当场做出行政许可决定,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不断提升食品经营许可一体化、便利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准入环境、激活市场热情。同时开展“最多核一次”,提前告知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核查要求,现场核查中关键项全部符合而部分一般项不符合的,只要申请人进行整改承诺,可做出准许许可决定等措施。
“现在我们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可快了,基本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周晓萍是金华市婺城区芷铭小吃店的老板,在金华开店多年,“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比以前要求更严格了,没有相关证件是不能开店的,还有人定期来督查卫生环境。我家现在及时打扫后厨,各种做饭工具都分类摆放。”
执法人员对超市冷冻产品进行检查
金华市自2018年开始成立文明城市创建餐饮行业整治组,由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局、商务局等多部门进行督查,及时下发督查通报。同时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小餐饮提升改造契机,出台《金华市本级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资金补助实施办法》,对小餐饮店按“五化”标准进行改造的,经过验收合格,且从业人员经过培训合格的,给予每家3000元的经费补助。从2018年至今,按“五化”标准改造完成的小餐饮店已达2000家次。
“要想监管有成效,必须执法先开道。很多小餐饮店主不配合检查,甚至阻挠,这使我们执法人员很不好开展工作。”李可春说,金华市市场监管局以“零口供”的快速办案模式对小餐饮店进行监管处罚,有效解决了以往小餐饮店主“讲讲不听、说一下动一下”的监管尴尬局面,同时加强对店内卫生条件差还不听监管的小餐饮店的处罚力度。截至目前共处罚小餐饮店1000余家。
针对小餐饮店开关门频繁、“僵尸户”多的实际,金华市严格按照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食品经营许可数据清理提升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及时清理问题数据,完善推出机制,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真实有效,满足落实事后监管措施。自开展食品经营许可数据清理以来,金华市四类问题数据餐饮环节均100%完成清理。
稳抓信息化 监管模式转型升级
学校后厨的烹饪间、消洗间等安装高清摄像头,学生们的每顿饭从洗菜、炒菜到餐具清洗消毒等每一个环节都在视频监控中;市场内的智慧大屏随时播放着农残检测结果……近年来,金华市不断完善基层监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传统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构建具有金华食品安全特色的“智慧监管”体系。
“在四牌楼市场,我们购置了智能检测设备,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等方式自助查询检测视频和检测结果,前来购物的消费者更放心了。”金华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管处处长朱昶介绍,金华市目前已完成55家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和快检体系建设,16家农贸(农批)市场电子追溯体系建设。
“以前我们还需要实时人工检查,现在通过这个‘智慧大脑’系统,可以自动抓拍不符合规范的经营动态,并及时触发处置预警,实现了智慧安防模块代替市场歇业时的人工巡防。”兰溪门市场经理李昂杰说,“五化”改造后,市场不仅干净整洁,智慧化监管的投入使用也极大地方便了管理。
在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方面,金华市共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信息库管理主体4196家,实施可追溯主体2014家,已实施二维码追溯管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企业)1611家。县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家庭农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率达100%。
此外,金华市运用“互联网+”思维,率先推出全国首个涉餐平台智慧监管系统,破解了监管难题,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式监管。“有了这套智慧监管系统,平台再也不用担心碰到假的证照了,一查就能辨真伪。我们监管部门也能随时掌握平台上的餐饮主体情况,许可证快到期的,通过预警信号提醒平台,到期还未换证的,二话不说立即下线。”金华市市场监管局网络监管处处长周丞介绍,金华市已有1.7万家餐饮单位实现网上亮标和证照可视。
目前,金华市已构建完成食品药品智慧监管网,整合全市14万余家食药企业1.5亿条数据,完成2000多家企业7800个探头视频接入,建成可追溯、可分析、可研判、可预警、可管控的智慧监管体系。
上一篇:打响"金"字招牌推动食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利好政策连发 力推保健食品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