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食品网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农牧 > 正文

刘昕委员:重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

2021-03-10 10:02   浏览量:11475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并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等全链条各个环节。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在种业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种业该如何“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如何提高种源保障能力和种业创新能力?如何打好打赢种业翻身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本报讯(记者王薇)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在经历了引进选育与自主培育相结合的阶段后,我国正向自主创新引领的方向迈进。“但我国在育种效率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种子企业多而不强,规模小,新技术应用滞后,育种科研机构与种企结合不紧密,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机制不完善,竞争力弱。”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刘昕如是说。

  刘昕指出,我国种猪长期依赖进口,地方猪遗传资源灭失严重,本土猪市场被挤占到只剩下2%,一些地方特色鲜明的本土品种如本土猪、地方鸭等都濒临灭绝,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退化严重,具有区域优势特色性状的种质资源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与此同时,相比生猪养殖,牛羊繁殖数量少,周期较长,种源约束更为突出,育种常用的母本甚至种源直接靠高价进口。

  为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刘昕提出以下3点建议:

  一是重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要高度重视系统谋划和进一步完善建设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开展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工作,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挖掘和利用,强化畜禽种质资源遗传材料保存和活体保护,形成较为完善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实现原产地与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存相补充、国家与地方相衔接,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加强畜禽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研究。重视畜禽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研发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高效衔接的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院企融合畜禽现代化育种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畜禽核心种源新品种培育,实现高效扩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畜禽种业品牌。进一步完善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推进畜禽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完善畜禽种业创新体制机制。高度重视畜禽种业产业和畜禽育种科研投入长效机制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早日实现畜禽种业的种源自主可控,提高畜禽种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切实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育种水平。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带动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企业积极筹资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研发资金与社会资本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高春艳代表:扶持发展一批种业龙头企业
下一篇:王填代表:监督落实社区团购"九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