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食品网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叶歌观酒 > 正文

川酒集体荣获德国iF设计大奖 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又一次努力!

2019-02-19 14:12   浏览量:25256     来源:糖酒快讯

  提起中国白酒的产品设计,总给人一种“简单粗暴”的印象,除了符合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包装密封的要求外,很难说有什么设计表达。有的干脆连设计也没有,直接光瓶上阵,简单印上厂商的品牌,以及国家要求标注的产品信息;即便是一些礼盒装,也常常是镶金带银、华而不实的设计风格,突出的也就是一个字,“贵”。

  这也就使得,本就传统的白酒行业,给大众留下的印象更加刻板、传统。

  但事实上,不少的中国白酒企业,在产品设计能力上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不乏与国际接轨的设计能力。

  在2019德国iF设计奖(iF Design Award)上,三家川酒企业,代表中国白酒站上了国际擂台,与来自世界其他70多个国家的设计师角逐今年产品设计界的最高荣誉。

  最终,泸州老窖以“百调”为设计主题的橡木桶陈酿白酒、谷小酒以“米粒”为元素设计的“米粒概念系列”,以及水井坊以“菁翠”为主题设计的酒具,均凭借出色的设计悉数获奖。

  在设计界,德国的iF设计奖被誉为产品设计的“奥斯卡奖”,三家中国白酒企业荣获大奖,不难看出,中国白酒的产品设计在国际上已有一席之地。

  同时,这也不是中国白酒企业第一次参加德国iF设计奖,此前,洋河等企业也曾荣获2018年iF设计奖。不难看出,中国白酒的产品设计能够荣获国际最高殊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众多中国白酒企业一次次努力的必然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中国白酒企业加速推进国际化进程的一个信号。

  早在上个世纪,中国白酒的大名就已享誉国际。1915年,在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茅台酒、山西汾酒、衡水老白干和宝丰酒等中国白酒悉数获奖,标志着中国白酒进入世界烈酒名酒的序列。

  发展至今,中国白酒的世界地位早已奠定,是国际公认与格兰威士忌、俄罗斯伏特加、法国白兰地、英国金酒、墨西哥龙舌兰、古巴朗姆酒齐名的七大烈酒之一。

  然而,盛名之下,也不得不承认,多年以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白酒市场份额较低的事实。数据显示,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性酒产量的比例接近40%,但国际市场的份额却不到8%。

  这种背景之下,中国白酒走出中国,迈向世界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不少中国名酒,也都先后开启了自己的国际化进程。

  从推进的方式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点:一方面,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向国际社会各界人士介绍中国的白酒文化,与世界各地开展贸易相通、资本融通、民心相通的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推出符合国际饮酒习惯、口感的中国白酒,同时以国际化的包装设计,在直接面向国际消费者时,通过视觉吸引他们进行尝试。

  此次“川酒”代表中国白酒集体出海,斩获2019年德国iF设计奖,就是用后一种方式推进中国白酒国际化努力的结果。

  譬如,泸州老窖的“百调”就是一款针对国际消费者设计的橡木桶陈酿白酒,不仅在酿造方式、口感等产品概念的定义上迎合了国际消费者喜好,在外包装上也更加接近威士忌等烈酒。

  难能可贵的是,与历届荣获iF设计奖的白酒产品不同,谷小酒“米粒概念系列”还是目前唯一一款投入市场大规模销售的小酒产品。

  换句话说,中国白酒的企业,不仅能够拿出顶尖的设计,也具备结合工业生产需求,将概念变为产品,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而这种能力,也一向被视为中国品牌从中国走向世界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过去,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中国的科技企业身上,譬如智能手机厂商华为、小米等。

  在国产手机厂商崛起之前,中国制造长期被冠以“山寨”的刻板印象,但随着进入智能手机以后,凭借出色的产品设计,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先后在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上击败过强大的海外竞争对手,从而成长为知名国际品牌,在海内外市场享有庞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国际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一组最新数据,小米在乌克兰市场2018年Q4季度首次夺得排名第一,并跻身西欧市场前五。同时,小米还是印度销量排名的第一的科技品牌。华为则位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三,是欧洲市场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手机厂商。

  如同崛起的国产智能手机,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同样需要迈过产品设计这一重要环节,也就是说,不仅需要酒体能够打动国际市场的消费者,包装设计也需要与产品融为一体,多维度全方位改变原来的固有印象,从而寻求世界对中国白酒的认同。

  尽管中国白酒走向世界仍然任重道远,但随着以川酒为代表的中国白酒,在产品设计再次赢得国际认可,也许未来不久之后,中国白酒也能够像格兰威士忌、俄罗斯伏特加、法国白兰地等一样,不仅仅只是代表自己国家的特产,而是畅销世界的烈酒。(中国食品网转载发布)

分享到:
65.1K

上一篇:贵州习水:加快十万千升酱酒基地建设,做强习酒品牌
下一篇:建立酱酒科技人才高地,助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