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3 11:37 浏览量:29655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管理
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1.门店管理
(1)食材保障
建立统一科学的原料采购管理机制,选择资质合格、原料可溯源的供应商;
停止售卖当地主管部门明确禁止的食材品类;
杜绝饲养和现杀活禽畜动物。
(2)编制疫情期间安全操作规范
菜品加工符合操作规范,内部监管清晰并能将责任落实到人;
待加工原料存放合理,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3)公共设施
餐厅内所有设施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所有洗手池配备酒精洗手液,消毒设施和用品齐全,并供应充足;
提前准备好口罩、测温仪等防护物资;
通风设施运转正常。
(4)就餐环境
前厅用餐区每次翻台都保证消毒;
后厨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有专人进行清洁卫生,客人废弃的口罩等防护用品应及时倾倒处理;
消毒杀菌用品应与食材、菜品保持一定距离;
每日消毒情况在餐厅显要位置进行公示。
2.员工管理
(1)例行检查
每日上岗前对所有员工进行检查,包括查体温、查个人卫生、是否佩戴口罩、询问身体状况及陌生人接触情况等;
员工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应立即停止工作;
所有员工早晨上岗前应正确洗手消毒,员工口罩应每天更换一次。
(2)防疫培训
组织员工进行疫情防护培训,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和防范方法,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员工深入了解餐厅清洁卫生和消毒的规范流程。
(3)宿舍管理
员工宿舍应保持整洁卫生,每天进行一次宿舍消毒;
每周组织一次宿舍检查,并进行评比和整改;
休息时间所有员工手机保持畅通,随时待命。
(4)异常报备
员工有发烧、干咳、乏力等症状应立即报备就医;
发现顾客有疑似感染症状的应劝阻其进入门店,并提醒其尽快就诊,症状严重的应转告管理部门报备;
所有发生异常情况的现场,应立即进行消毒。
(5)团队建设和管理
员工回程应及时报备,通过隔离和筛查后方可入住宿舍;
严禁员工从未解除“封城”的城市提前返岗;
对于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域回程的员工,应重点筛查;
严厉杜绝团队内部因疫情带来的地域歧视,尤其对湖北籍员工应给予更多的关怀;
借助疫情带来的空窗期,加强团队心理建设,做好迎接挑战、走长征路的心理准备,积极鼓励大家献计献策,抱团取暖才能战胜危机;
目前有很多机构推出了公益的免费线上培训课程,餐企可以组织员工每天集中学习。
运营
以生存为首要目标
1.多样化服务弥补损失
积极开展原料售卖、门店打包、线上外卖、家庭用餐配送等多种服务方式;
结合实际情况,提前准备好拓展服务所涉及的设备、物品以及菜单调整;
调整人力,转岗转型,让人员配置能够匹配现实需求;
尽量采用无接触外卖方式。
2.根据实际情况开放堂食
各地实际情况不同,是否开放堂食,一要看当地主管部门通知,而要看自身实际情况;
开放堂食时,优先考虑二人位和四人位,适当减少围台的比例;
结合顾客需求提供分餐或者套餐;
调整菜单,主打健康、安全、卫生概念,减少复杂菜品。
3.关注商圈和政策
时刻留意商场管理方的各项通知,保持沟通顺畅;
关注商圈客流量变化,并根据客流量变化适时调整运营策略;
特别注意当地主管部门的各项政策和通知,避免踩到红线,有优惠政策符合申报资格的,应第一时间申报。
4.灵活调整营业时间
可以先采用特定时段营业的方式,节省人力,提高效益,逐步增加营业时间;
对营业时间拿捏不准时,可以与商场或周边同行商量,共同进退;
配合营业时间为员工制定合理排班,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营业时间通知应张贴在门店门口。
5.成本管控
(1)租金减负
积极与商场管理方沟通申请,寻求降租免租;
对个体房东,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优先争取降租免租,次优选择缓交房租,涉及谈判时应有法律依据。
(2)人力成本管控
尽量避免裁员,建议采用最低运营编制与合理调休搭配的方法降低人力成本压力;
对于执意离职的员工可以不必挽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解除合同,避免法律纠纷;
与外部企业合作,以人力共享、灵活用工的方式优化人力使用效率,摊平人力成本;
管理层应有更高思想觉悟,若管理层主动提出降薪,会带动所有员工与餐厅共患难的意愿,不仅降低人力成本,对整个团队士气都有很好的提振作用;
尽快恢复正常的招聘计划,做好人力储备,迎接市场回暖。
(3)原料及采购成本控制
优先消耗库存,部分原料可以用线上或线下零售的方式直接卖给顾客;
在餐厅管理和运营方案理出头绪后,再根据规划合理采购,严选采购原料,严控采每晚清点原料库存,通过精细管理降低损耗和积压;
认真分析营业额的变化和构成,以此作为接下来采购的依据;
提高点单率相对较高的食材采购比例,减少原材料浪费。
(4)关店止血要果断
对本身盈利能力不强,甚至亏损的门店,要果断关店止血;
处理好商业谈判、人员安置和分流、合同终止等后续工作,操作需有法律依据。
6.财务优化
建议至少准备2个月储备金;
充分利用好国家金融扶持政策,通过贷款等途径增强抗风险能力;
主动与税局沟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相应减免;
留意美团、大众点评等服务平台宣布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可以获得小额贷款等多种资源;
与供应商友好沟通,协商延期支付账款,合理规划账期;
通过菜单的简化和优化,减轻餐厅备料压力,进一步减轻财务成本;
减少所有不必要的开支,暂停一切不能马上变现的投入,珍惜现金。
7.利用好私域流量
通过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保持与顾客的触达,维系危难时刻的情感共鸣,宣传品牌形象;
维护好老顾客,优先通过老顾客回店的方式恢复运营;
利用好小程序等线上流量池工具,做好会员服务和关爱营销,通过线上销售弥补线下损失。
未来
以打造内功为方向指引
1.战略调整以稳健为主
2020年大多数餐企都应将扩张计划收缩或者延后,以应对淡季拉长带来的不可预见风险;
非常时期,夯实阵地比攻城略地更重要。
2.商业模式将更具弹性
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两次大考中,餐饮行业都暴露出盈利模式不够“弹性”的短板;
此次疫情过后,一定会有更具远见的餐饮企业升级自身的商业模型,让自身更具弹性,成为未来真正的赢家。
3.品牌升级应主打安全
“节约、环保、放心、健康”的绿色餐饮消费将不可避免地成为餐饮消费者的主流意识,非法野生动物消费将坚决取缔,“六T”现场管理升级势在必行;
“食品安全”已不能满足消费者,餐饮品牌升级的方向将朝着“卫生安全”靠拢;
餐饮企业将成为健康生活消费的引领者。
4.餐饮产业链将加速共生进程
餐饮产业链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国民经济生态中,并成为其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餐饮产业链各节点联系将更加紧密,形成彼此依赖的利益共同体,原产地食材、产业基地共建将更为重要。